这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上海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态势

百度新闻   2023-07-10 06:59:30

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系统之间的数据连接与信息集成,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引擎。


(资料图片)

在新的历史时期,上海应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以不断提升数字化软实力巩固上海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新型工业化的“上海样板”。

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能够有力支撑上海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高效驱动上海工业科技创新,强化上海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水平,促进上海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上海工业企业竞争力。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在全国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先后实施了两轮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2020-2022年)。经过多年实践,工业互联网已发展成为推进上海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当前,上海针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工业互联网完整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化赋能作用日益凸显,创新示范引领效果显著,产业生态持续壮大优化,总体发展成效明显。

但在全面支撑上海新型工业化方面,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还存在不足。

一是核心技术掌握上还存在明显短板。其中,工业软件问题尤为突出。现有国产cae产品主要面向军工行业,通用性较弱;民用市场中大规模应用的cad、fluent等仿真软件、plc等工业控制软件存在较大的空白。具备工业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足,难以支撑工业软件国产化需求。此外,目前在以深度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工业机理建模、工业大数据、工业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还不够。

二是平台能级与赋能效果不够凸显。一方面,缺少高质量、高水平的综合性平台,全国“双跨”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海仅有宝信一家,与上海工业强市的地位不符(广东6家、北京5家、山东4家)。另一方面,部分沪上大型制造企业相继建设了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依托母公司及核心上下游企业开展服务,辐射面较窄,场景较为单一,对所在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层次赋能不足。

三是场景建设的规模和深度还不够。目前,上海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的聚焦度不高,“零敲碎打”的数字化场景多,综合集成式的“超级场景”少,大平台、大应用比较缺乏。产业园区的工业互联网规模化赋能效应尚未充分激活,园区转型较多地停留在管理运营层面,存在“重管理运营、轻产业赋能”的现象。部分存量工厂数字化转型处于较浅层次,聚焦单点的技术改造、自动化改造,对于数字化流程再造等深层次变革投入还不够。

如何深化上海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下一阶段要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地推进上海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促进上海数字经济发展

强化产业统筹研究,编制上海工业互联网产品谱系、产业链图谱以及核心技术发展进程表,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摸清上海在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中的优势与不足。聚焦产业短板,加快工业互联网优质企业、产业链主和项目引育,或鼓励沪上相关企业针对性开展业务延伸,打造完整的、具有自循环能力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推动与国内国际工业互联网优秀企业在市区两级开展战略合作,支持国家部委、外省市一些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落地上海。围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配套产业“质”“量”齐升,培育若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产业集群。鼓励引导设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促进相关产业加快业务拓展和创新迭代。

二、聚焦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支持工业软件实现突破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主体,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原始创新水平,以行业应用为导向加快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以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等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业设计软件、边缘智能技术等核心技术攻关。工业软件方面,建议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全新组建1-2家重点扶持的工业软件研发企业,引入国内知名软件开发企业注资,持续投入稀缺资源,不以短期盈亏为导向,保持耐心、稳扎稳打,逐步攻克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深化工业软件军民融合应用,围绕船舶、航空等领域组织供需对接活动,扩大军用工业软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以用促研,加快产品迭代和民用化转型。

三、推动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多维度数字化场景建设

要遵循工业互联网“姓工”的内在要求,正确把握工业互联网作为赋能器的定位,更多地与上海现有实体产业、工业实际场景深度融合,实现1到10到100的价值跃迁。勇于实践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具有示范意义的超级场景。探索工业互联网与新兴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如:支持中国商飞、上海核工院等聚焦航空、核电领域多维感知、实时建模等方面,打造若干“工业互联网+元宇宙”试点示范场景。

四、促进平台企业差异化发展,提升平台应用广度和深度

上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努力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的发展之路。科技型平台企业要聚焦推出一些“小快轻准”的服务和解决方案,降低用户使用门槛,让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从而做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规模。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努力提升自身平台能级、专业水平和辐射范围,对标综合性“双跨”平台,为市场提供一揽子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持续深化“平台+服务”模式,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上海重点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的实质落地,实现平台规模化赋能应用,提升区域数字化转型水平。

五、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强化优势互补和要素供给

上海工业互联网建设无法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培植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土壤,稳步提升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这样上海工业互联网产业才会根基稳固、活力自生。政府部门、协会组织等要牵头建立起以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的合作机制,引导更多“政产学研用”关键要素参与到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事业中。鼓励各平台、服务商之间强化优势互补,推出一些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工程总包式”服务。强化工业数字化标准编制,部分团体标准可以在特定行业先试先行,分步建立起上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六、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数字化人才发展战略

当前,国内国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上海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态势。要加快构筑上海数字化人才新优势,为上海新型工业化提供支撑保障。采取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头部企业联合沪上高校、研究所,携手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实训基地,用工业实践经验不断培育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复合型技能人才。依托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协会学会等,率先建立区域性的工业互联网人才评价机制,加快上海对专业人才的选用和引育。在国内国际范围内,以超常规的力度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科研团队。

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兼具坚实的工业基础和“国际窗口”优势,要积极推动国际先进技术与经验“引进来”、优秀工业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利用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工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不断促进国际创新理念与优质资源服务上海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前瞻性研究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的难点障碍,做好风险预估和统筹布局,支持一批成熟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优秀数字应用走出国门。牵头申建工业互联网国际化特色先导区,推进与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平台、网络、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方面的建设,打造通用性强、国际认可的工业互联网“中国方案”。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会长、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本文作者:张锡平 杨俊波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